消息 詳細內容

研究成果 2017/06/27
新型雙特異性抗體用於奈米醫藥標靶治療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IBMS)羅傅倫研究員和高雄醫學大學鄭添祿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能夠有效標靶向奈米醫藥的雙特異性抗體,能夠安全有效地治療三陰性乳腺癌。該研究於2017年6月8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奈米醫學是一種有前景的新方法,用於癌症治療,其中藥物被包裹在微小的奈米顆粒內,進而減少暴露於正常組織並降低副作用。同時,奈米醫藥可以通過提高滲透性和保留效應,達到標靶腫瘤的效果,其中奈米顆粒可以通過腫瘤中的滲漏血管並積聚在癌細胞附近。由羅傅倫研究員團隊開發的雙特異性抗體,就像一個”捕蠅草”。它們可以結合並停留在癌細胞的表面,直到奈米顆粒接近時,它們能夠”捕捉”奈米顆粒,進而將奈米顆粒快速攝取至癌細胞中。
 

論文第一作者蘇昱誠博士表示,通常,位於癌細胞附近的奈米醫藥,只會隨著時間緩慢釋放出藥物,因此限制了治療的效率。相比之下,我們開發的雙特異性抗體能夠改善聚乙二醇奈米藥物在腫瘤中的攝取,並增加奈米醫藥進入癌細胞中,進而改善癌症治療。
 

羅傅倫團隊所研發的雙特異性抗體,也稱為聚乙二醇銜接器(PEG engager),與許多乳腺癌腫瘤細胞高度表現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結合。聚乙二醇銜接器穩定地停留在癌細胞表面,直到其接觸聚乙二醇修飾的奈米顆粒之後,將引發奈米顆粒快速被內吞到癌細胞中,從而增強奈米醫藥的抗癌效果。蘇昱誠博士指出,在細胞實驗中,藉由聚乙二醇銜接器,可以將臨床中使用的聚乙二醇化微脂體艾黴素藥物抗癌活性提高100倍。 在小鼠實驗中聚乙二醇銜接器也能顯著提高聚乙二醇化脂質體艾黴素對人乳腺癌的抗腫瘤活性。
 

羅傅倫研究員表示,我們希望此研究可以嘉惠患有癌症或其他疾病的患者。這種簡單而靈活的策略能提高奈米醫藥的傳遞,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雙特異性抗體的標靶部分,可以應用於其它癌症類型和其它疾病。
 

論文第一作者為本院生醫所博士後學者蘇昱誠博士,其他團隊成員還包括高雄醫學大學鄭添祿教授,台北醫學大學莊國祥教授。研究經費則由中央研究院奈米科技計畫支持。該論文已於06月08日刊載於期刊《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文章標題為”Conditional internalization of PEGylated nanomedicines by PEG  engagers for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herapy”
 

論文網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5507

論文作者為: 蘇昱誠、白辰睿、莊國祥、陳炳梅、鄭添祿、羅傅倫

相關附件檔案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