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往往伴隨著淋巴細胞減少症,引發細胞風暴造成多器官衰竭,最终造成病患死亡;因此,找出新冠病毒所導致的免疫破壞,則有機會降低重症的死亡率。本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李家偉、王書品與張耀明團隊採用逆時序基因共表達網絡 (TO-GCN) 方法來分析具有時間連續性之轉錄基因數據,並揭示病毒傳播後期的表觀遺傳修飾。新型冠狀病毒藉由激活NF-κB和IRF1這兩條訊息傳遞路徑上調免疫檢查點PD-L1,進而使受感染的細胞可逃避免疫系統並且耗竭免疫細胞。從美國德州大學休士頓醫學中心Dr. Louise D. McCullough以及美國史丹佛大學Dr. Gerlinde Wernig所提供的病患檢體中證實,患者肺部PD-L1的表現量跟病毒感染的嚴重程度呈高度正相關。AAV-hACE2新冠小鼠試驗中表明,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阻斷PD-L1可顯著恢復淋巴球數並降低炎症細胞因子,因此靶向 PD-L1可能是降低新冠肺炎重症度的替代策略。本研究由中研院及科技部研究經費支持,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醫學病毒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相關連結: https://www.ibms.sinica.edu.tw/pi_webpage/page/highlight77-pub883.html
論文全文: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mv.28478